却思绿叶清阴下,来此曾闻黄栗留。的释义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山园小梅二首·其二

宋·林逋

剪绡零碎点酥凝,不用匀红与斗青。

桃杏依稀香暗度,随风飘坠几多情。

愁肠岂为梅花发,吟榻应无此夜清。

却思绿叶清阴下,来此曾闻黄栗留。

作者及朝代

作者: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林逋自幼聪敏好学,书读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屯田员外郎)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译文

第二首诗的大意为:

梅花如同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凝般的枝干,不需要用红色或青色去争斗美丽,桃杏的花香隐约地随风飘散,花瓣随风飘落,带着多少深情,我内心的愁绪并非因梅花而起,但在这清冷的夜晚,吟诗的小桌旁应该没有如此清幽的景致,却又回想起那绿叶浓荫之下,曾在这里听到过黄鹂的啼鸣。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清幽生活的向往,诗中“剪绡零碎点酥凝”形容梅花的美丽,“不用匀红与斗青”则表达了梅花不与其他花争斗的品格。“愁肠岂为梅花发”说明诗人的愁绪并非因梅花而起,而是对人生、自然的感慨。“却思绿叶清阴下,来此曾闻黄栗留”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梅花形态、香气的描写,以及与其他花卉的对比,突出了梅花的清高、孤傲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诗人也通过回忆过去在绿叶清阴下听到黄鹂啼鸣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林逋一生未娶妻生子,过着隐居生活,以种梅养鹤为乐,他非常喜欢梅花,认为梅花具有清高、孤傲的品格,与自己的人生态度相契合,他创作了许多以梅花为主题的诗歌,这首诗就是他在隐居期间,对梅花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后写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梅花的热爱和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也可以体会到他那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