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乡
唐·刘长卿
梦寐江西未得归,谁怜萧飒鬓毛衰。
寒灯独照孤舟夜,细雨空蒙万木秋。
故国山河千里远,异乡人事几多愁。
何时重见江南水,月满西楼共倚楼。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避乱流寓江南,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之感和山水隐逸之趣,风格含蓄蕴藉,温婉清丽,尤擅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称,其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梦中常常回到江西却未能如愿归去,有谁能够怜惜我这衰老鬓发斑白的模样?寒冷的夜晚,孤灯独照着我停泊在岸边的孤舟,细雨蒙蒙笼罩着秋天的树林,故乡的山水相隔千里之遥,身处异乡的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愁绪,不知何时才能再次见到那江南的流水,与亲人一同在月满西楼时倚楼远眺。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江西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之情,首联直抒胸臆,点明梦寐思归而不得的遗憾;颔联通过描绘寒夜孤舟、细雨秋林的景象,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颈联进一步抒发对故乡的遥远思念和对异乡人事的愁绪;尾联则以期盼重逢江南水乡的愿景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渴望和对亲人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首联的“梦寐江西未得归”直接点题,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的景物描写既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颈联的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异乡的疏离感,尾联则以美好的愿景收束全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期盼,也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是一首优秀的思乡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贬谪期间所作,当时他因政治原因被贬至江南一带,远离故乡和亲人,在异乡漂泊的日子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他常常在梦中回到江西的故乡,但醒来后却发现自己依然身处异乡,这种无法归去的无奈和愁绪促使他写下了这首《思乡》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