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岳

唐·杜荀鹤

万仞雄峰一径通,唯有文章烂日星。

气凌山岳常峥嵘,笔底烟霞自纵横。

天开地辟真豪杰,云卷云舒大丈夫。

我欲乘风归去也,高山流水共清泠。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虚构之作,因历史上并无直接包含这两句的确切诗作记录,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两句及整首诗所营造的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杜荀鹤,唐代晚期著名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以诗文为伴,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富有哲理意味,杜荀鹤虽仕途不顺,但其诗文成就颇高,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万丈高峰只有一条小径相通,只有文章的光芒能与日月星辰相辉映,文章的气势凌驾于山岳之上,常显峥嵘之态,笔下描绘的烟霞自由纵横于天地之间,天地开辟以来,真正的豪杰便是如此,云卷云舒间尽显大丈夫气概,我多么想乘风归去,与高山流水共享那份清幽与宁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雄伟的山岳和文章的光芒,赞美了文人墨客的高尚情操和非凡才华,首句以山岳之险峻比喻文学之路的艰难,次句则直接点出文章之光可与日月争辉,彰显文人的卓越成就,后两句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比喻文人的胸怀与气度,表达了作者对文人风骨的敬仰和向往。

赏析

此诗以山岳为背景,将文章与日月星辰相提并论,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极高评价,诗中“气凌山岳常峥嵘”一句,不仅形容了文章的气势磅礴,也暗含了文人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全诗意境开阔,语言凝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文精神的颂扬,体现了杜荀鹤诗歌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若将其置于晚唐社会背景之下,可以想象杜荀鹤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对文人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往往面临仕途坎坷、生活困顿的境遇,但杜荀鹤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坚定信仰和对文人精神的崇高追求,展现了其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在虚构的情境中,这首诗反映了杜荀鹤及其同时代文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