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白骨化黄土,富贵何止浮云轻。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人生有感

唐·李涉

汉家陵阙起秋风,

蜀国山川尽日空。

英雄白骨化黄土,

富贵何止浮云轻。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约公元80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居梁园,逢兵乱,避乱于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因事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曾三遇盗,写有《井栏砂宿遇夜客》等诗,后官终国子博士,现存诗一卷,多写旅途生活,风格豪放,尤善七言绝句。

译文

汉朝的陵墓在秋风中屹立,蜀地的山川整日显得空旷寂寥,那些曾经的英雄们,他们的白骨已经化作了黄土,而那些富贵荣华,又哪里比得上浮云那般轻盈易逝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家陵墓和蜀国山川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汉家陵阙起秋风”以秋风中的陵墓象征历史的沧桑;次句“蜀国山川尽日空”则通过山川的空旷寂寥,暗示了人事的凋零,后两句“英雄白骨化黄土,富贵何止浮云轻”则直接点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富贵的虚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富贵虚幻的深刻认识,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和人事凋零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础,颈联和尾联则直接点题,用“白骨化黄土”和“浮云轻”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富贵的虚幻,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涉的个人经历有关,他早年曾客居梁园,后避乱于南方,与弟同隐庐山,在峡中曾三遇盗,这些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唐代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贫富差距悬殊,这些社会现实也可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富贵虚幻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