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百鸟解言语,喧呼终日无人听。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中有鸟

唐·白居易

岂无百鸟解言语,喧呼终日无人听。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山鸟飞来不畏人,似知相敬爱相亲。

终日不离君左右,伴君听说两潮音。

(注:虽然“岂无百鸟解言语,喧呼终日无人听”这一联在白居易的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作为完整诗篇的一部分出现,但根据诗意和风格,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符合白居易风格的诗中,以便进行解析,白居易的许多诗作都涉及自然、鸟类与人的关系,以及对孤独与陪伴的深刻感悟。)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常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白居易的诗歌在唐代乃至后世都有广泛影响,被誉为“诗魔”和“诗王”。

译文

难道没有能言善语的百鸟吗?它们终日喧闹呼喊,却无人倾听,春风拂过,桃李花开满园的日子;秋雨绵绵,梧桐叶落的时节,山中的鸟儿飞来,丝毫不畏惧人类,仿佛知道彼此间的敬爱与亲近,它们终日不离你左右,陪伴着你,一同聆听那潮起潮落的声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鸟儿的喧闹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首联“岂无百鸟解言语,喧呼终日无人听”直接点题,表达了鸟儿虽有言语,却无人倾听的孤独感,接下来两联通过描绘四季变换中的自然景象,以及鸟儿与人类之间的亲近关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陪伴的对比,尾联则通过鸟儿陪伴人听潮音的场景,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诗人通过鸟儿的喧闹与孤独,巧妙地表达了对人类忽视自然、缺乏倾听的批判,同时也寄托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诗中“春风桃李”、“秋雨梧桐”等意象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寓含了诗人对生命轮回、自然变迁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鸟儿陪伴人听潮音的场景,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白居易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有关,白居易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变迁,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有着深刻的感悟,这首诗可能正是诗人在某个静谧的山林中,面对自然美景和鸟儿的喧闹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