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寻远去不可极,便欲绝世遗纷痝。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幽寻远去不可极,便欲绝世遗纷痝。

水宿淹晨烟起早,林行终日鸟声长。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往。

惆怅夜猿啼远树,一行泪下沾衣裳。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成为中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作以清新淡远、自然流畅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译文

在幽深的山林中探寻,越走越远,仿佛没有尽头,心中便萌生了远离尘世、抛弃纷扰杂念的念头,在水边住宿,清晨时分烟雾缭绕,终日行走在树林间,耳边是悠长的鸟鸣声,岩石间的门户和松树间的小路总是那么寂静冷清,只有我这个隐士独自来来往往,夜晚时分,听到远处树上的猿猴啼叫,心中不禁感到惆怅,泪水沾湿了衣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韦应物在山林中隐居生活的情景,他远离尘嚣,深入山林,探寻幽静的景致,内心渴望摆脱世俗的纷扰,诗中通过描绘水宿、林行、岩扉、松径等自然景象,以及猿啼声中的惆怅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远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韦应物在山林中隐居的宁静生活,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相呼应,诗人通过猿啼声中的惆怅情感,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后,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山林中隐居生活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尘世纷扰的无奈和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坚定信念,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抒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