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孔子庙
唐·刘沧
圣泽倾尧酒,熏风入舜弦。
功高德大被万世,今人过此犹留连。
泮水芹香春有燕,讲堂松色暮生烟。
欲寻遗迹空愁暮,回首东流一惘然。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绘景物,寓情于景,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不算特别突出,但也有一些佳作流传至今。
译文
圣明的恩泽如同尧帝的美酒倾泻而下,和煦的南风伴随着舜帝的琴声悠扬,孔子的功劳和德行广大无边,惠及万代,如今的人们经过这里仍然流连忘返,泮水边春日的芹菜香气扑鼻,燕子飞舞,讲堂旁的松树在暮色中生出烟雾,想要寻找孔子的遗迹却只能空自惆怅,回首东流的水,心中一片茫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孔子庙的庄严与神圣,以及孔子对后世的影响,首联以尧舜之治比喻孔子的圣德,颔联直接点出孔子的功高德大,被万世敬仰,颈联通过描绘孔子庙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进一步烘托出孔子庙的庄严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孔子遗迹的追寻与感慨,以及对孔子伟大精神的敬仰与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孔子庙为背景,通过对孔子庙的描绘和对孔子功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孔子庙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孔子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颔联“功高德大被万世,今人过此犹留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概括了孔子的伟大功绩,又表达了后世人们对孔子的敬仰与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刘沧对孔子的敬仰之情有关,作为一位唐代诗人,刘沧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孔子的功绩和德行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当他经过孔子庙时,被孔子庙的庄严氛围和孔子的伟大精神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孔子的尊崇和敬仰之情,以及儒家思想在唐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