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野田黄鹤楼
唐·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耕田浚井虽鄙事,至今遗迹存依然。
(注:“耕田浚井虽鄙事,至今遗迹存依然”并非王维《黄鹤楼》原句,此处为创作需要而融入,原诗并无此句,以下解析基于这一虚构的融合情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王右丞集》等传世,其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清新脱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茂盛的芳草,即便是耕田挖井这样的平凡事务,它们的遗迹至今仍然留存人间。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黄鹤楼的空寂与周围自然景色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感慨和对自然永恒之美的赞叹。“耕田浚井虽鄙事,至今遗迹存依然”一句,寓意着即便是最平凡的人间劳作,也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痕迹,体现了诗人对普通人生存价值的肯定。
赏析
王维此诗(含虚构句)巧妙地将黄鹤楼的传说与眼前的自然景色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怀念往昔的意境,前四句以黄鹤楼为中心,通过“昔人”、“黄鹤”、“白云”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空旷的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英雄的追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后两句则通过“晴川”、“芳草”以及虚构的“耕田浚井”之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平凡生活中的不朽价值,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自然的赞美,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虽然“耕田浚井虽鄙事,至今遗迹存依然”并非王维原诗中的句子,但我们可以假设这是王维在游览黄鹤楼时,触景生情,联想到历史上无数平凡人的劳作与贡献,从而融入此句,以表达对普通人生存价值的尊重,黄鹤楼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之一,历来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理想之地,王维此诗(含虚构部分)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借助黄鹤楼这一载体,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历史、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