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宋·秦观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秦观少有才名,早年学柳永作词,因不满其俗,而改学苏轼,更重文辞,文质彬彬,备受推崇,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著称于世,著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劝善录》《逆旅集》等。
译文
山寺背对着夕阳的光晕,在暮色中显得影影绰绰,飞鸟也不肯飞到半山腰,山顶寺庙传来了孤零零的钟声,就像定住了飘动的行云,我半醉而归,在夕阳余晖中的楼台上泛舟,却迷失了方向,晚风吹拂着归途,带着一丝寒意,我难以入眠,连梦都做不成。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在山寺附近泛舟,半醉而归,在夕阳余晖中迷失方向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迷茫与孤寂。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附近的景色,通过“山寺微茫背夕曛”等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词人半醉而归,迷失在夕阳中的楼台之间,这种情景的描绘不仅富有画面感,还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迷茫与孤寂,词中的“孤磬定行云”等句,也体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感悟,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秦观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时期,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晚年更是流落他乡,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词,通过描绘山寺附近的景色和自己在夕阳中迷失方向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迷茫与孤寂,词中也透露出词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