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别
唐·韦应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秋。
相望共朝夕,离肠断数州。
莫为高才轻远俗,当令遗老识贤侯。
他日相寻处,沧江一径流。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自然流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在漫长的洛阳道上,我们这次的聚会不知何时才能再有,我们朝夕相处,如今却要分别,离愁别绪跨越了几个州的距离,不要因为自己才华横溢就轻视偏远地方的风俗,应当让当地的遗老们认识你这位贤能的诸侯,将来有一天,如果你想寻找我,就沿着那沧江边的一条小径来找我吧。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应物赠别友人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不舍,同时劝诫友人不要因为自己的才华而轻视偏远地区的风俗,应当尊重并融入当地的文化,诗人以未来相寻的约定作为结尾,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离别这一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首联“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秋”以洛阳道之漫长,暗示离别之难再聚,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颔联“相望共朝夕,离肠断数州”则直接表达了离别之痛,情感真挚动人,颈联“莫为高才轻远俗,当令遗老识贤侯”是诗人的劝诫之语,既体现了对友人的期望,也反映了诗人对地方文化的尊重,尾联“他日相寻处,沧江一径流”则以未来相寻的约定作为结尾,既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的仕途经历有关,韦应物曾任多地刺史,期间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由于官职调动等原因,他们不得不分别,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不舍,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地方文化的尊重和对友人的期望,希望友人能够尊重并融入当地的文化,成为一位贤能的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