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寓目偶乘闲,◇服游人见往还。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高闲望

宋·陆游

凭高寓目偶乘闲,野服游人见往还。

雨霁云收千嶂秀,风清气爽万松间。

幽禽啼处声声脆,远水流来处处潺。

此景此情何处有,人间天上共清欢。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偶尔趁着闲暇之时,我登上高处远眺,身着便服的游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雨过天晴,云雾散去,群山显得更加秀丽,清风徐来,空气清新,万松之间更显幽静,幽深的林间,鸟儿啼叫声声清脆悦耳,远处的溪水潺潺流淌,处处都是自然的乐章,这样的景色,这样的心情,在人间何处还能找到呢?仿佛是天上的仙境与人间的清欢在此交汇。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闲适生活中寻找到的内心宁静与愉悦,诗中“凭高寓目”展现了诗人的高远情怀,“野服游人”则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闲适生活状态,后四句通过对雨后山川、清风万松、幽禽啼鸣、远水潺流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幅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画面,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赏析

陆游此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更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雨霁云收”、“风清气爽”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更借此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澄明与宁静,而“此景此情何处有,人间天上共清欢”一句,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时期,他心怀国家,渴望收复失地,但现实却常常令他失望,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此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登高望远所见的美景,来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愉悦,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他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也是他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