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送叶仲洽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快马折鞭催远道,落梅横笛共余悲。(注:此句为根据关键词创意性融入,非原诗内容,以下分析基于原诗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译文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次要的事而劝你多吃饭,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真是千头万绪,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欣吗?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更危险的啊!
(注:“快马折鞭催远道,落梅横笛共余悲”意为:快马扬鞭催促着踏上遥远的道路,落梅的芬芳与横笛的哀音共同诉说着离别的悲伤,此句为根据关键词添加的意境描述,非原诗直译。)
释义
这首词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感慨,上片写惜别之情和劝慰之语,下片则抒发对人间世事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词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同时也寓含了人生的无常和艰难,下片的“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深刻感悟。
“快马折鞭催远道,落梅横笛共余悲”一句,虽然非原诗内容,但巧妙地融入了送别的主题,增强了词作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快马扬鞭催促着踏上遥远的道路,象征着人生的奔波和追求;落梅的芬芳与横笛的哀音则共同诉说着离别的悲伤和人生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为送别友人叶仲洽而作,当时,辛弃疾正处于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困境之中,对人生的无常和艰难有着深刻的体会,在送别友人的时刻,他将自己的感慨和感悟融入词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也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