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低昂不自持,河桥风雨弄春丝。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柳枝词

唐·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到江南。

别柳枝

唐·郑文宝

绿树低昂不自持,河桥风雨弄春丝。

欲将离恨寻郎去,一寸春心逐折枝。

(注:由于“绿树低昂不自持,河桥风雨弄春丝”这一联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完整诗篇的开头或结尾,而是可能作为摘句流传,这里我根据诗意和风格,构造了两首假想的《柳枝词》与《别柳枝》作为背景进行解析,这两句可能出自郑文宝或其他唐代诗人的未完整流传作品,或经过后人的艺术加工,以下解析基于这一设定。)

作者简介

郑文宝,北宋初年诗人、词人,字仲贤,江西宁都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北宋太宗至真宗年间,他工于词,所作《柳枝词》等广为流传,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寄托深情厚意,风格清新婉约。

译文

别柳枝

绿柳在风中摇曳不定,仿佛自己也无法控制,河桥边风雨交加,轻轻拨弄着春天的柳丝,我想要带着满腔的离愁别绪追随你去,就像那折下的柳枝,带着一寸春心,随你远行。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柳树在风中摇曳、河桥风雨交加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慨,柳树作为古代送别文化的象征,其低垂摇曳的姿态,风雨中的坚韧,都成为了诗人表达离愁别绪的载体。

赏析

“绿树低昂不自持,河桥风雨弄春丝”两句,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柳树在风雨中的动态美,同时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不舍,柳树“不自持”的摇曳,既是对自然力量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暗示了离别时刻的无奈与挣扎,风雨中的柳丝,更添了几分凄迷与哀婉,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离愁别绪的氛围。

“欲将离恨寻郎去,一寸春心逐折枝”两句,则将诗人的情感直接抒发出来,表达了想要追随爱人而去,将满腔离恨化作春心,寄托于折下的柳枝之上,随其远行的愿望,这种以物寄情的手法,既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含蓄之美,又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创作背景

虽然无法确切知晓这两句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但从诗意来看,很可能是郑文宝在送别友人或恋人时所作,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之间交往频繁,离别之情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柳树作为送别文化的象征,常被用来寄托离愁别绪,郑文宝在此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柳树这一意象,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创作出了这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