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恩未报身先老,客思无憀岁已昏。的解释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旅怀

宋·陆游

国恩未报身先老,客思无憀岁已昏。

欲尽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注:原诗中“国恩未报身先老,客思无憀岁已昏”两句可能有所调整或与其他诗句组合,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与陆游表达类似情感的“欲尽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结合,构成一首符合意境的假想作品,以便进行解析。“欲尽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出自陆游的另一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国家的恩情尚未报答,自己却已先老去;客居他乡,思绪万千,岁月也已昏暗不明,我誓要耗尽此生来报效国家,哪里还需要考虑活着回到玉门关呢?

释义

“国恩未报身先老”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充分报答国家恩情的遗憾和自身已老的无奈;“客思无憀岁已昏”则描绘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欲尽此身长报国”展现了诗人坚定的报国决心;“何须生入玉门关”则是对传统忠君报国思想的超越,表达了诗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为国家尽忠的豪情壮志。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前两句通过“国恩未报”与“身先老”的对比,以及“客思无憀”与“岁已昏”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悲壮而无奈的氛围,后两句则以“欲尽此身长报国”的誓言,和“何须生入玉门关”的豪情,将诗人的报国之心推向高潮,展现出一种超越生死的忠诚与担当,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陆游爱国诗篇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国家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他早年曾投身军旅,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危难,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报国之志并未得到充分实现,随着岁月的流逝,陆游逐渐老去,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却从未减退,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既是陆游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殷切期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和那份不屈不挠的报国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