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哀王孙
唐·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剽悍控弦者,直为邺城侯骨都。
幽燕灭没胡运长,秦地山河百二强。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白首旧臣瞻画翣,秋风泪洒属车尘。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此句单独翻译)
年迈的老臣望着那绘有图像的旌旗(指代皇帝或贵族的仪仗),在秋风中,泪水洒落在皇帝出行时车马扬起的尘土上。
释义
“白首旧臣瞻画翣”:白首,指年老;旧臣,指久经事任的老臣;瞻,指观看;画翣,古代帝王出巡或举行葬礼时,车驾上的一种装饰物,这里代指皇帝的仪仗,整句意为,年迈的老臣望着皇帝的仪仗。
“秋风泪洒属车尘”:秋风,点明季节,也增添了凄凉之感;泪洒,指流泪;属车,指皇帝出行时的副车;尘,指车马扬起的尘土,整句意为,在秋风中,老臣的泪水洒落在皇帝车马扬起的尘土上。
赏析
这两句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老臣对皇帝的忠诚与哀痛,在秋风萧瑟的背景下,老臣望着皇帝的仪仗,心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流泪洒落在车马扬起的尘土上,既是对皇帝的敬仰与哀悼,也是对国家动荡、民生凋敝的深深忧虑,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作为一位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诗歌,这首诗中的“白首旧臣瞻画翣,秋风泪洒属车尘”两句,正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对皇帝和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与哀悼的体现,他通过描绘老臣对皇帝的忠诚与哀痛,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