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知足吟
宋·邵雍
乐能自足乃为富,岂必金玉名高赀。
贵能适意乃为贵,岂必公卿位显时。
静中得味乃为适,岂必丝竹声娱耳。
生能悟理乃为乐,岂必流泉与曲觞。
作者及朝代
作者:邵雍(1011年—1077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对后世影响深远,邵雍的学问渊博,尤其擅长象数之学,其著作《皇极经世书》等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清新自然,富含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快乐若能自我满足便是真正的富有,哪里一定要拥有金玉财富和显赫名声呢?尊贵若能让自己心意舒畅便是真正的尊贵,哪里一定要身居高位、位列公卿呢?宁静中寻得乐趣便是真正的舒适,哪里一定要依赖丝竹之音来娱乐耳朵呢?生命若能领悟道理便是真正的快乐,哪里一定要依赖流水与酒宴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丰富或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内心的满足与领悟,诗人强调,快乐、尊贵、舒适和快乐都源于内心的平和与对道理的领悟,而非外在的物质或地位所能给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比物质与精神的追求,强调了内心满足的重要性,诗中“乐能自足乃为富”、“贵能适意乃为贵”等句,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倡导,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邵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而非盲目追求物质和地位。
创作背景
邵雍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变革、思想活跃的时期,当时,社会风气浮躁,人们往往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地位,而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邵雍作为一位理学家和诗人,深感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旨在引导人们回归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追求真正的幸福,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邵雍个人的思想追求,也体现了北宋时期士人阶层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