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杨生真好奇,此画此诗兼有之。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端奇,此画此诗兼有之。

雪后水边清绝处,乃知杨生真好奇。

作者及朝代

作者:楼钥(1137年-1213年),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藏书家。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楼钥出身仕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历官温州教授、太府寺丞、吏部郎中等职,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尤善诗文,且藏书丰富,对南宋的文化事业有重要贡献,楼钥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广泛,既有对时局的关注,也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译文

多次见到梅花在画笔下展现出奇妙的姿态,而这幅画和这首诗都兼具了这种奇妙,在雪后的水边,那清幽绝俗的景象,才让我知道杨补之(杨生)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的人。

释义

这首诗是对杨补之(可能是某位画家或诗人的化名,历史上确有杨无咎,字补之,南宋画家,但此处可能为泛指或借指)画作和诗作的赞美,首句“梅花屡见笔端奇”表明作者多次欣赏到杨补之笔下的梅花,都感到其笔触奇妙;次句“此画此诗兼有之”进一步指出这幅画和配诗都体现了这种奇妙;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画中雪后水边的清幽景象,来赞美杨补之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引子,通过对杨补之画作和诗作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艺术美的追求和对创作者才华的认可,诗中“雪后水边清绝处”一句,不仅描绘了画中的景象,更传达了一种清幽绝俗的意境,让人感受到画家的艺术境界和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乃知杨生真好奇”一句,作者也表达了对杨补之好奇心和创造力的赞赏,认为这正是他能够创作出如此佳作的根本原因。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楼钥欣赏了杨补之的一幅梅花画和配诗后,有感而发,南宋时期,文人墨客之间常有诗词唱和、书画交流的风气,楼钥作为一位学识渊博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对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他在欣赏杨补之的作品时,被其笔下的梅花和诗中的意境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之作,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对艺术美的追求和对创作者才华的尊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