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加句(注:此句并非原诗内容,但根据要求构造)
杨褎忍饥官太学,得钱买此才盈幅。(此句为虚构,用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时间在寺庙中度过,后虽曾入仕,但官职卑微,生活清贫,贾岛的诗歌多写荒凉孤寂之境,表达内心的苦闷与追求,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原诗部分)
闲居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侵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僧人轻轻地敲着月下的大门,走过桥去那边红尘渐消,景色迥异,搬开石头惊动了云根,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附加句部分)
杨褎(虚构人物)在太学中忍受饥饿,好不容易用节省下来的钱买了一幅画作,这幅画仅仅盈满一幅布。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附加句则虚构了一个场景,展现了古代士人在清贫中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景。
赏析
原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幽静雅致的隐居图景,诗人通过“闲居”、“草径”、“荒园”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更是成为千古名句,以其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而广受赞誉,附加句虽然并非原诗内容,但也巧妙地融入了古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与原诗相得益彰。
创作背景
贾岛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他渴望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而李凝的幽居正好符合他心中的理想之地,于是他便以李凝的幽居为题材,创作了这首充满隐逸情怀的诗歌,至于附加句,则是根据题目要求虚构的,用以展现古代士人在清贫中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景,与贾岛当时的处境和心境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