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出乎两崖之隘口,忽见百里之平陆”,这句诗出自南北朝时期诗人鲍照的《岐阳守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岐阳守风
南北朝·鲍照
惊帆度两崖,未及整归辔。
出乎两崖之隘口,忽见百里之平陆。
客行多忧思,身如幽系独。
危樯逐风转,瞥见湖中轴。
棹歌发中流,鸣响谐征曲。
但恐斜阳尽,寒夜生积雾。
作者及朝代
作者:鲍照
朝代:南北朝(南朝宋)
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诗文辞藻华丽,风格独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鲍照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抱负不得施展的苦闷,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译文
惊涛骇浪中,船帆迅速穿越两岸狭窄的峡谷,还来不及整理归来的马缰绳,一出峡谷的狭窄口,忽然眼前展现出一片广袤无垠的平原,客居他乡的我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思念,感觉自己像是被囚禁在孤独之中,高高的桅杆随风转动,我瞥见了湖中的小岛,船夫在中流唱起了棹歌,歌声和谐地伴随着远行的曲调,只是担心夕阳落山,寒冷的夜晚会升起浓雾。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穿越峡谷后,突然见到开阔平原的惊喜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客居异乡的孤独与忧虑,诗中通过自然景观的对比,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乘船穿越峡谷后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的急剧变化,巧妙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前两句“惊帆度两崖,未及整归辔,出乎两崖之隘口,忽见百里之平陆。”以船帆的迅速穿越和视野的突然开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惊喜与舒畅,后几句则转而抒发诗人客居异乡的孤独与忧虑,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鲍照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鲍照游历或任职期间,鲍照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出身贫寒而不得志,在游历或任职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也见证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这首诗正是他在乘船穿越峡谷后,突然见到开阔平原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鲍照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