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晨兴
宋·邵雍
夜雪填空晓更飘,龙墀风冷佩声高。
楼台彩结银花地,山水光凝玉树梢。
欲和古诗伸雅意,却嫌生涩不风骚。
何当得遂归田计,月满前村酒满瓢。
作者及朝代
作者:邵雍(1011年-1077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洛阳,著书立说,创立了“先天学”,成为宋明理学的先驱之一,邵雍的诗作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深受后世喜爱。
译文
夜晚的雪花填满了天空,到了早晨还在纷纷扬扬地飘落,皇宫的台阶上寒风凛冽,官员们佩戴的玉饰在风中发出清脆的声响,楼台被彩灯和银白的雪地装点得如同仙境,山水间也凝结着如玉般的光泽,我想用古诗来表达这份雅致,却又嫌自己的诗句过于生硬,不够风流倜傥,何时才能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在那月满前村的夜晚,畅饮美酒,逍遥自在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清晨的雪景,以及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句“夜雪填空晓更飘”点明了时间和天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次句“龙墀风冷佩声高”则通过描写皇宫的景象,暗示了诗人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接下来的两句“楼台彩结银花地,山水光凝玉树梢”进一步描绘了雪景的美丽,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赏析
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现实世界的描绘,也有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象征性的手法,如“龙墀”、“佩声”等,既增强了诗歌的韵味,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创作背景
邵雍一生不仕,隐居洛阳,过着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冬日清晨,看到窗外飘落的雪花,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人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