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粗报君恩了,去逐冥冥物外鸿。的释义

梦梦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南归别京邑

唐·韦庄

去国心将碎,还家梦正遥。

山前春欲暮,江上雨萧萧。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何时粗报君恩了,去逐冥冥物外鸿。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其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生于晚唐,历经唐末动乱,后入蜀依附王建,成为前蜀开国功臣,官至宰相,他的诗词多抒发战乱流离之苦和个人身世之感,情感真挚,风格清丽,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离开京城的心情将要破碎,回家的梦却还遥不可及,山前的春天即将结束,江上的雨声萧萧作响,看着白发为花落而悲伤,羡慕青云之上的鸟儿自由飞翔,什么时候才能稍微报答完君王的恩情,然后去追寻那遥远天际之外的鸿雁,超脱尘世之外。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离开京城时对家国的深深眷恋与无奈,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春天的逝去和雨中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未来的憧憬。

赏析

首联“去国心将碎,还家梦正遥”直接点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离开京城意味着远离政治中心,但回家的路又似乎遥不可及,颔联“山前春欲暮,江上雨萧萧”以景寓情,春天的消逝和雨声的凄凉,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离愁别绪,颈联“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尾联“何时粗报君恩了,去逐冥冥物外鸿”则点明了诗人的最终愿望,即希望尽快报答君王的恩情,然后追求超脱尘世的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韦庄离开京城,前往蜀地依附王建之际,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韦庄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面对国家的衰败和个人的流离失所,内心充满了无奈与痛苦,此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家国情怀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与表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家国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晚唐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