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除害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为人除害固可赏,贪功趋利尔勿为。
锄奸铲恶本天道,急功近名反成悲。
江湖路远风波恶,山林深处有鸟啼。
功成身退天之道,莫待秋来叶落时。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白居易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为别人除去祸害固然值得奖赏,但若是贪图功名利益而去做则不可取,铲除奸邪和恶行本是顺应天道,但若急功近利反而会招致悲哀,江湖路途遥远且风波险恶,山林深处却有鸟儿在欢啼,功成名就之后懂得退隐才是顺应天道,不要等到秋天树叶凋零时才后悔莫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为人除害与贪功趋利两种行为的态度,前两句直接点明主题,认为为别人除去祸害是值得赞赏的,但若是出于贪图功名利益的目的则不可取,接下来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铲除奸邪和恶行是顺应天道的行为,但急功近利则会适得其反,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江湖与山林的对比,以及功成身退的道理,告诫人们要懂得适时退隐,不要等到失去一切时才后悔。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为人处世的深刻见解,前两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使读者一目了然,接下来两句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化了主题,使读者对于为人除害与贪功趋利两种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引人深思,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寓意深刻,是一首具有教育意义的佳作。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对于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历经仕途起伏、人生沧桑之后,白居易更加珍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为人除害与贪功趋利两种行为的态度,以及对于功成身退、顺应天道的哲理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