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射生户
唐·白居易
前日献一豹,今日献一狼。
豹狼不食人,所食者獐獐。
獐獐死道路,利爪蟠其肠。
豹狼喜人血,今人皆为疮。
献之天子前,天子不我伤。
咄哉射生户,使我心独戕。
作者及朝代: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772年至846年,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品贴近民生,语言通俗易懂,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前日射生户献上一头豹,今日又献上一匹狼。
豹和狼本不伤人,它们所食只是獐。
獐死在道路上,利爪撕裂了它的肠。
豹和狼却喜欢人血,如今人们都被它们所伤。
将这些猛兽献给天子面前,天子却没有责罚我。
唉,这些射生户啊,让我内心独自悲伤。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射生户向天子献豹、狼等猛兽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豹和狼本是野生动物,本应生活在自然之中,但在这里却被人类捕捉并献给天子作为猎物,诗人通过对比豹狼对獐的捕食和对人的伤害,表达了对人类被猛兽所伤的同情,同时也对射生户的行为表示了谴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射生户向天子献猛兽的场景,并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豹狼对獐的捕食和对人的伤害,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不公,诗人也通过天子的宽容和射生户的残忍行为,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有关,唐代社会虽然繁荣,但也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阶级矛盾等,白居易作为一位关注民生、关心社会现实的诗人,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也可能与白居易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有关,他在官场中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对社会的残酷和不公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