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附加句:
我思其人为踌躇,作诗聊谑为坐娱。
(注:“我思其人为踌躇,作诗聊谑为坐娱。”这两句并非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原句,而是后人可能根据李商隐的风格或情感状态创作的附加句,用于表达类似的情感,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解析中。)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译文
(原诗部分)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附加句)
我思念那个人时心中充满了犹豫和徘徊,于是写下这首诗来,以玩笑的方式自我娱乐,消解这份思念之苦。
释义
原诗通过描写巴山夜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妻子的深深思念和无法确定归期的无奈,附加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因思念而生的内心挣扎和通过创作诗歌来自我慰藉的情感。
赏析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巴山夜雨”的意象,既营造了凄清的氛围,又寄托了诗人无尽的思绪,而附加句“我思其人为踌躇,作诗聊谑为坐娱”则展现了诗人面对思念时的复杂情感,既有踌躇不前的犹豫,又有以诗为乐的豁达。
创作背景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滞留巴蜀之时所作,当时他远离家乡,思念亲人,而巴山的夜雨更是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于附加句“我思其人为踌躇,作诗聊谑为坐娱”,虽然并非原诗内容,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类似情境下的一种情感表达,即通过创作诗歌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思念。
虽然“我思其人为踌躇,作诗聊谑为坐娱”并非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原句,但将其融入解析中,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现李商隐诗歌的情感深度和创作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