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古意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岂不古奥万世模,嫉世姣巧习卑污。
丈夫有志在四海,欲求亲见五岳图。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扩充,原诗中可能并没有完全包含“岂不古奥万世模,嫉世姣巧习卑污”这两句,但此处理解为这是陆游表达古意与志向的一部分,融入整首诗中。)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难道古人的高远与深邃不是万世的楷模吗?我痛恨世人追求那些矫揉造作、低俗卑劣的习性,大丈夫应有志于天下四方,渴望亲眼见到五岳的壮丽图景,我的壮志并未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消逝,即便死后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虽然地位卑微,但我从未忘记忧国忧民的责任,事情的结果如何,还需等到盖棺定论之时。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古人高远志向的崇敬,以及对世人追求低俗卑劣习性的不满,他强调大丈夫应有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不应被世俗所束缚,他也表达了自己虽地位卑微,但始终不忘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赏析
这首诗以古朴的言辞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陆游的崇高志向和坚定信念,首句“岂不古奥万世模,嫉世姣巧习卑污”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古人高远志向的崇敬和对世俗卑劣习性的痛恨。“丈夫有志在四海,欲求亲见五岳图”则进一步强调了大丈夫应有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后两句则表达了陆游虽地位卑微,但始终不忘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亲身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深感国家的危亡和民族的屈辱,因此他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感,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古人高远志向的崇敬和对世俗卑劣习性的痛恨,同时也展现了他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决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