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寄声清颍客,此生终不负渔竿。的解释

生辉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渔竿篇

宋·陆游

谁为寄声清颍客,此生终不负渔竿。

秋风袅袅荻花老,夜雨萧萧蓬叶寒。

梦绕江南烟水阔,愁随塞北雁行单。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路间。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谁能替我向清颍的渔人寄去消息,我这辈子终究不会辜负手中的钓竿,秋风轻拂,荻花渐老,夜雨萧萧,蓬叶带着寒意,梦中常常回到那江南烟波浩渺之地,而现实中的我却愁绪满怀,如同塞北孤雁般形单影只,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享受月满松风的小径间的宁静生活。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愁苦的无奈,首联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渔竿(即隐逸生活)的坚守;颔联通过描绘秋风、荻花、夜雨、蓬叶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颈联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愁苦;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赏析

陆游的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诗人也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挣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和无奈,转而向往隐逸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描绘渔竿、秋风、荻花、夜雨等意象,诗人构建了一个宁静、祥和的隐逸世界,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