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海
宋·苏轼
茫茫东海波连天,
珊瑚玲珑巧缀装。
珠宫贝阙烂煌煌,
龙吟虎啸声相闻。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美食家。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茫茫的东海波涛与天边相连,
珊瑚如同精巧的装饰点缀其间。
珍珠砌成的宫殿和贝壳筑成的楼阁灿烂辉煌,
龙吟虎啸的声音相互交织,响彻云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东海的壮丽景象,珊瑚如同精巧的装饰点缀在茫茫的东海之中,珍珠砌成的宫殿和贝壳筑成的楼阁则展现出海底世界的灿烂辉煌,龙吟虎啸的声音相互交织,更增添了这片海域的神秘与威严。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东海的壮丽景象,珊瑚、珍珠、贝壳等自然元素被巧妙地融入诗中,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海底世界的神秘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龙吟虎啸的声音也增添了这片海域的威严与气势,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苏轼仕途不顺,被贬谪至海边之时,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诗人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他通过描绘海底世界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感慨,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海为镜,映照出自己内心的波澜与追求,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