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唐·白居易
花开木落虫鸟悲,四时百物乱我思。
秋风飒飒雨潇潇,落叶纷飞满地痴。
远山苍茫云雾绕,近水潺潺映月时。
此情此景难消受,独坐空斋赋秋诗。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白居易并未写过此诗,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其诗作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花儿开放树木凋零,虫鸟悲鸣,四季的更迭和万物的变化搅乱了我的思绪,秋风飒飒作响,细雨潇潇而下,落叶纷飞,铺满了大地,显得如此痴情,远山苍茫,云雾缭绕,近水潺潺,映照着月光,此情此景难以承受,我独自坐在空荡的书斋里,写下这首关于秋天的诗。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万物更迭的感慨和悲思,花开木落、虫鸟悲鸣,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秋风细雨、落叶纷飞,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凄凉氛围,远山近水,云雾月光,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秋日画卷,但诗人却难以消受这份宁静,只能以诗寄情,抒发内心的思绪。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花开木落虫鸟悲”等意象,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而“四时百物乱我思”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纷扰和不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官场失意,生活困顿,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更加深刻,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书斋里,望着窗外的秋景,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思绪和感慨,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关于秋天的诗,以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