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花不落春花落,为报诗人子细看。的解释

风云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花不落春花落

宋·杨万里

秋花不落春花落,

为报诗人子细看。

记取西湖西畔路,

白蘋红蓼一年间。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秋天的花朵还未凋落,春天的花朵却已经纷纷落下,

为了报答诗人的仔细观赏,它们坚持绽放。

请记住西湖西畔的那条小路,

在那白蘋和红蓼交织的一年时光里,景色尤为迷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秋花与春花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视与留恋,前两句“秋花不落春花落,为报诗人子细看”描绘了秋花坚韧不拔、春花易逝的景象,同时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和深情厚意,后两句则具体指向西湖西畔的秋日风光,白蘋(一种水生植物)与红蓼(一种草本植物)的色彩交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希望人们能够记住这份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比秋花与春花的命运,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向往,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画意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游览西湖时,南宋时期,西湖是文人墨客们竞相游览的胜地,杨万里也不例外,在游览过程中,他被西湖的美景深深吸引,尤其是秋天时节,西湖西畔的白蘋与红蓼交织成的美丽画卷,更是让他流连忘返,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的佳作,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留恋,这首诗也反映了杨万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即美好事物虽然短暂易逝,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珍惜,它们就能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