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莺啼宴席似留人,花出墙头如有意。
(注:“莺啼宴席似留人,花出墙头如有意”这两句并非原诗内容,为符合题目要求,我进行了创意性融入,原诗后两句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下解析将基于调整后的诗句进行。)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稿》、《嘉定酬唱集》等。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黄莺的啼叫仿佛在挽留客人,墙头的花儿也似乎有意探出头来与人亲近。
释义
此诗写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先是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满园的春色,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宋诗的含蓄与深邃,耐人寻味。
赏析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地上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莺啼宴席似留人,花出墙头如有意”,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难以确证,大致可以确定是写于南宋中叶,作者游园不值,却通过想象和联想,捕捉到满园生机勃勃的春色,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意境,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寓含了深刻的哲理,即新生事物总会冲破重重困难,蓬勃发展,不可阻挡。
由于“莺啼宴席似留人,花出墙头如有意”为创意性融入,因此在赏析和创作背景部分,我结合了原诗意境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