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莺寒未报宫花发,风暖还催腊雪销。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宵。
从来腊后春前暖,未似今年得并饶。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栻(1133年—1180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张栻,字敬夫,号南轩,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并称“东南三贤”,他曾任岳麓书院的主教,致力于理学研究与教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张栻的学术思想以“性善论”为核心,强调“知行合一”,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时节变换,年终时冰霜渐渐减少,春天到来,草木最先知晓,黄莺寒意未消,还未报晓宫中花朵已绽放,春风已暖,催促着腊月的残雪消融,今日江边已有两三树绽放新绿,可惜叶片还带着残冬的寒意度过夜晚,历来腊月之后、立春之前天气渐暖,但今年却格外温暖、丰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时节自然界的微妙变化,通过冰霜减少、草木感知春意、黄莺未报春信、春风催雪消融等细节,展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也表达了对今年春天格外温暖、生机勃勃的欣喜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立春时节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首联“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点明时节变换,以草木感知春意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富有哲理意味,颔联“莺寒未报宫花发,风暖还催腊雪销”则通过黄莺未报春信和春风催雪消融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具体景象的描绘,如江边新绿、叶片带寒等,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并表达了对今年春天格外温暖的欣喜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立春时节所作,当时他或许正在观察自然界的微妙变化,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作为一位理学家和教育家,张栻对自然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敬畏之心,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规律的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春天的到来无疑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