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止轩裳誇故里,已将钟鼎勒元勋。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将军战垒

唐·贯休

岂止轩裳誇故里,已将钟鼎勒元勋。

风前横笛斜吹雨,月下孤城暗起云。

旌旆寒生远山色,笳箫暮入大军屯。

今朝倍觉多英气,试望燕然可勒勋。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贯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诗僧,七岁出家,一生游历四方,能诗善画,有《禅月集》存世。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贯休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僧人,不仅精通佛法,还擅长诗文与绘画,尤其以水墨罗汉画闻名于世,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贯休一生游历广泛,与当时许多文人墨客有交往,其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岂止是用高官厚禄来夸耀自己的故乡,您已经将赫赫战功铭刻在钟鼎之上,成为国家的元勋,在风雨交加中,横笛斜吹,似乎在诉说着战场的艰辛;月光下,孤城显得格外寂静,乌云悄然升起,旌旗在寒风中飘扬,远山显得更加苍茫;傍晚时分,笳箫声起,大军屯驻之地更显庄严,今日我倍感您的英气逼人,试看那燕然山上,也可留下您的功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将军的战功与荣耀,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首联“岂止轩裳誇故里,已将钟鼎勒元勋”直接点题,强调李将军不仅以高官厚禄荣耀故乡,更以赫赫战功铭刻历史,颔联与颈联通过自然景象与军事场景的描绘,烘托出李将军的英勇与军队的威严,尾联则以“今朝倍觉多英气,试望燕然可勒勋”作结,进一步升华主题,表达了对李将军未来能够建立更大功勋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李将军的战功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英雄人物的豪迈与国家的荣耀,诗中“轩裳”、“钟鼎”等象征性词汇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凸显了李将军的显赫地位与卓越贡献,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与军事场景的对比与融合,营造出一种既苍凉又庄严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伟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贯休游历四方、接触并了解各地英雄人物的经历有关,在唐末五代时期,战乱频繁,英雄辈出,贯休作为一位具有敏锐观察力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僧人,自然会对这些英雄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敬仰之情,他创作这首诗来歌颂李将军的战功与荣耀,既是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与批判,这首诗也体现了贯休作为一位画僧的独特艺术视角与审美情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