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题龙门香山寺
唐·白居易
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曾一顾此山灵。
今朝始得穷幽邃,闻说龙门胜石亭。
重阁连云窅窅冥,飞檐拂日斗杓青。
云深晓日开宫殿,水阔春风飏管弦。
雁塔晴霞红煜煜,龙池夜月碧泠泠。
自来天地有灵气,更遇江山发秀英。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通俗易懂,贴近民生,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和生活的热爱,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诗篇。
译文
在广陵(今扬州)逗留了半个月,却未曾一顾这龙门山的神灵。
今天终于得以深入探索这幽深之地,听说龙门的石亭更是美不胜收。
高耸的楼阁仿佛与云相连,深远而幽暗,飞檐高挑,几乎要拂到日斗之青。
清晨,云雾缭绕中宫殿渐渐显露,宽阔的湖面上春风轻拂,管弦之声随风飘扬。
雁塔在晴霞的映照下红得耀眼,龙池在夜月的照耀下碧绿清冷。
自古以来,天地之间就充满了灵气,更何况这江山之地更是孕育了无数的英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龙门香山寺的壮丽景色和深厚文化底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寺的宏伟建筑、自然风光以及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江山英才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龙门香山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山寺的壮丽景色和深厚文化底蕴,首联“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曾一顾此山灵”以时间跨度为线索,引出诗人对山寺的向往和初访的喜悦,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重阁连云”、“飞檐拂日”、“云深晓日开宫殿”、“水阔春风飏管弦”等,生动地展现了山寺的宏伟建筑和自然风光,尾联则以“自来天地有灵气,更遇江山发秀英”作为总结,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江山英才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游览龙门香山寺时所作,当时,白居易在广陵(今扬州)逗留了半个月,却未曾一顾这龙门山的神灵,后来,他终于有机会深入探索这幽深之地,并被山寺的壮丽景色和深厚文化底蕴所深深吸引,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对山水之美的追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