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庆全庵桃花
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附加联句:
鱼游碧沼涵灵德,花馥清香荐寿杯。
(注:原诗中并无“鱼游碧沼涵灵德,花馥清香荐寿杯”这两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此处作为附加联句进行解析,假设它们是与原诗意境相符的后续创作或联想。)
作者及朝代
作者:谢枋得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谢枋得(1226年—1289年),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文学家、抗元名将、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抗元斗争,曾组织乡兵与元军奋战,失败后隐居福建一带,最终被元军俘虏,坚贞不屈,慷慨就义,谢枋得的诗文作品充满了爱国激情和民族气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原诗部分)
寻找一个像桃花源那样的地方来躲避秦朝的暴政,桃花又盛开了一年,春天再次到来。
不要让桃花瓣随风飘落到流水中去,生怕有渔人发现这里,又来问路打扰这片宁静。
(附加联句)
鱼儿在碧绿的池塘中游弋,蕴含着自然的灵性;花朵散发出馥郁的清香,如同献上长寿的酒杯。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一个避世的桃花源,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附加联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的心灵之间的和谐共生。
赏析
原诗以“寻得桃源好避秦”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桃红又是一年春”用桃花的盛开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持续向往,后两句则通过“花飞莫遣随流水”和“怕有渔郎来问津”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珍惜和对外界干扰的警惕。
附加联句“鱼游碧沼涵灵德,花馥清香荐寿杯”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之美,将鱼儿游弋、花朵绽放的景象与人的心灵世界相联系,强调了自然对人的滋养和启迪作用,这两句不仅丰富了原诗的意境,也提升了整首诗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谢枋得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面对外族的侵略和朝廷的腐败,谢枋得深感绝望和无奈,他通过创作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他也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附加联句虽然并非原诗内容,但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心灵世界的一种深刻感悟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