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
唐·韦庄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变体(含关键词版)
(注:此变体为根据关键词构思的情境,非韦庄原诗内容,但保持了相似的意境与格式)
古径幽幽映客心,不知此地几兴废。
荒台断瓦埋芳草,仰视乔木皆苍烟。
往事悠悠随风散,故人渺渺入云边。
独倚危栏思无尽,夕阳残照泪潸然。
(注:以下解析基于变体中的关键词“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所营造的意境,结合韦庄的风格与时代背景进行构想。)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其诗作多抒发战乱离愁和个人身世之感,情感深沉,风格清丽。
译文
(变体版)
古道上幽静深长,映照着旅人的愁绪,不知道这片土地经历了多少次兴盛与衰败,抬头望去,高大的树木都被苍茫的烟雾笼罩,往昔的繁华如同随风飘散,故人已渺无踪迹,只余下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无尽地思念,夕阳的余晖下,泪水不禁潸然而下。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古径、荒台、断瓦、乔木、苍烟等意象,表达了对历史沧桑、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人站在废墟之上,感叹不知此地经历了多少次的兴废更迭,而高大的树木与苍茫的烟雾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深邃。
赏析
“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两句,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古地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沉思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乔木与苍烟的意象,既展现了自然的永恒与宁静,又反衬出人事的短暂与变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虽然此变体并非韦庄原诗,但我们可以结合韦庄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构想,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诗人自身也经历了战乱流离、仕途坎坷,对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常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创作此类诗歌时,他很可能借古喻今,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抒发自己对时代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忧虑,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