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万井笙歌遗俗在,一樽风月属君闲。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被裴度任命为随军,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四月十一日,在普州去世。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打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这里远离尘嚣,城市的繁华热闹和那一套世俗的礼法都已与这里无关了;只有那山中的明月清风,才和你这位心境恬淡的隐士悠悠相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李凝幽居的环境和氛围,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前六句写李凝居处的幽静环境,后两句则直接抒发诗人的感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题李凝幽居”为题,通过描绘李凝居所的幽静环境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直接点出李凝居所的幽静和荒凉,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居所的幽静和神秘,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居所周围环境的美丽和神奇,尾联“万井笙歌遗俗在,一樽风月属君闲”,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形象,将李凝居所的幽静环境和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全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诗人在尾联中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感受,使得全诗的主题更加鲜明和突出。
创作背景
贾岛是一位著名的苦吟诗人,他一生追求诗歌的精炼和完美,这首诗是他游览友人李凝的居所时所作,在游览过程中,他被李凝居所的幽静环境和氛围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也可以领略到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