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亭山翠偏多叠,送目鸿惊不及群。全诗是什么?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别友

唐·李中

短亭山翠偏多叠,送目鸿惊不及群。

风叶落残秋欲尽,寒云黯淡日初曛。

离肠未语先成断,泪眼相看各自分。

他日相思何处寄,空余明月照孤坟。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他的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职,晚年归隐,李中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多描写山水田园、离别相思等题材,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译文

短亭边,山峦叠翠,层层叠叠,目送远去的鸿雁,它们已飞得太高太远,不及群鸟,秋风中,树叶纷纷落下,秋天即将过去,寒云笼罩,夕阳初现,天色渐暗,离别之际,心中千言万语未说出口,离肠已断,泪眼相看,各自分别,将来相思之时,又能向何处寄托,只怕只剩下明月孤坟,空留寂寞。

释义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山中短亭与友人分别的场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离别时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限哀愁。

赏析

首联“短亭山翠偏多叠,送目鸿惊不及群”以景起兴,通过短亭、山翠、鸿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离别时的凄清氛围,颔联“风叶落残秋欲尽,寒云黯淡日初曛”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和离别的哀伤,颈联“离肠未语先成断,泪眼相看各自分”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情感真挚动人,尾联“他日相思何处寄,空余明月照孤坟”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相思之苦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友人逝去后的无尽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仕途不顺、晚年归隐之际,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诗人与友人分别,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限哀愁,同时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