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须字)
唐·徐坚
东壁图书府,西垣翰墨林。
讽《诗》关国体,讲《易》见天心。
位以才相授,恩将礼自深。
尊贤优老朝家美,他日安车召未迟。
作者及朝代
作者:徐坚(约660年-727年),字元固,浙江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唐代文学家、史学家,曾任太子文学、集贤院学士等职,参与修撰《初学记》、《六典》等书籍,是唐代著名的学者和文化名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徐坚学识渊博,精通经史,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一定成就,更在史学和文献整理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参与编纂的《初学记》是唐代重要的类书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徐坚为人谦逊好学,深受同僚和后世学者的尊敬。
译文
东边的图书府藏书丰富,西边的翰墨林文采飞扬。
吟诵《诗经》关乎国家体制,讲解《易经》可见天地之心。
职位因才华而授予,恩宠因礼仪而深厚。
朝廷尊重贤能优待老者,他日必将以安车相召,不会迟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集贤学士府的学术氛围和朝廷对贤能的重视,首联点明学士府的藏书丰富和文采斐然;颔联通过吟诵《诗经》和讲解《易经》来体现学士们的学识渊博和对国家治理的贡献;颈联强调职位的授予基于才华,恩宠的深厚源于礼仪;尾联则表达了朝廷对贤能之士的尊重和优待,预示着他们未来必将得到重用。
赏析
这首诗以颂扬朝廷尊贤优老的美德为主题,通过描绘集贤学士府的学术氛围和学士们的才华,展现了唐代朝廷对文化的重视和对人才的渴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既庄重又富有文采,尾联的“尊贤优老朝家美,他日安车召未迟”更是点睛之笔,既表达了朝廷对贤能之士的尊重和优待,又预示着他们未来必将得到重用,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坚为应和唐玄宗送别张说(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上集贤学士赐宴而作,张说在唐代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重要地位,他曾任宰相,并主持修撰了多部重要典籍,唐玄宗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和学识,特赐宴于集贤学士府,徐坚作为集贤学士之一,参与了这次宴会,并创作了这首诗来颂扬朝廷的尊贤优老之风和张说的才华与贡献,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徐坚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朝廷对文化的重视和对人才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