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守节
唐·韦应物
孤云出岫去无还,万象丛中得自由。
自非峻节终无改,安得清衷久益思。
松风清韵入琴曲,竹露微凉湿袖衣。
心远地偏人迹少,此中真意独相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辞官隐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孤云从山峦间飘出,一去不复返,在纷繁的万物中找到了自己的自由,如果不是有着坚定的节操,终究难以保持不变;又怎能保持内心的清净,长久地思考人生呢?松风清雅的韵律融入了琴声之中,竹叶上的露珠带来一丝凉意,打湿了衣袖,地处偏远,人心也远离尘嚣,人迹罕至,这里的深意只有我自己能够理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孤云、松风、竹露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节操和内心清净的追求,首联以孤云自喻,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颔联则强调了节操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坚定的节操才能保持内心的清净和长久的思考;颈联通过松风和竹露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生活的清幽和雅致;尾联则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隐居生活的深刻理解。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逐步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节操和内心清净的执着追求,诗中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特别是颔联“自非峻节终无改,安得清衷久益思”,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节操和内心清净的坚定信念,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后,选择了辞官隐居,过上了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节操、内心清净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