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挽文丞相
宋·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沉碑身後念陵谷,把酒泣下悲山川。
作者及朝代
作者:虞集(1272年-1348年)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虞集,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他自幼聪颖,早年受业于吴澄,后任大都路儒学教授、国子助教等职,虞集学识渊博,文章出众,与杨载、范梈、揭傒斯并称“元诗四大家”,他的诗文风格质朴自然,内容多反映现实,抒发个人情怀,虞集在史学上也有重要贡献,曾参与编纂《经世大典》等史书。
译文
手持金戈试图挽回夕阳下的败局,作为俘虏却无奈只能任北风吹送,张良原本是为了报韩国之仇而出山,诸葛亮哪里知道汉朝的国运已经转移,鼎湖龙去,云暗天昏,皇帝已逝;月明之夜,华表上的鹤迟迟未归,文天祥(此处以“沉碑”代指文天祥,因其曾沉碑于江以表决心)身后,人们仍怀念着陵谷变迁的历史,把酒祭奠时,不禁为这悲壮的山川而泣下。
释义
此诗是虞集为悼念南宋末年抗元英雄文天祥而作,诗中通过对比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命运,突出了文天祥的悲壮与无奈,首联写文天祥虽英勇抗敌,但终未能挽回败局;颔联以张良、诸葛亮为例,暗指文天祥虽忠勇,但时运不济;颈联通过描绘鼎湖龙去、华表鹤归的意象,表达了朝代更迭、英雄逝去的哀婉;尾联则直接抒发对文天祥的怀念与悲痛,以“沉碑”象征其坚贞不屈的精神,以“把酒泣下”表达了对山川悲壮的感慨。
赏析
此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壮,通过对文天祥的悼念,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哀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意象,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有力,诗人也通过对比与象征等手法,突出了文天祥的忠勇与无奈,以及朝代更迭所带来的历史沧桑感,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中期,当时元朝已经统一中国,但南宋末年抗元英雄文天祥的事迹仍然激励着人们,虞集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文天祥的忠勇精神深感敬佩,因此创作了这首悼念之作,通过此诗,虞集不仅表达了对文天祥的怀念与敬仰,也寄托了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哀悼之情,此诗也反映了诗人对朝代更迭、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