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古人无不然,慷慨功名垂百年。的释义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白

我思古人无不然,慷慨功名垂百年。

当时黜陟经臧否,岂独文章遗后贤。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今四川江油),他性格豪迈,热爱自由,才华横溢,擅长七言绝句和古体诗,诗作风格奔放、意境奇妙,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剑客和旅行家,其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译文

我思考古代的贤人没有不是这样的,他们慷慨激昂地追求功名,留下了百年的美名,在当时,官员的升降是根据他们的品德和能力来评判的,哪里只是单凭文章就能让后世贤人记住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古代贤人追求功名、注重品德的敬仰之情,他认为,真正的贤人不仅要有才华,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为国为民的情怀,这样的功名才能流传百年,他也暗示了当时社会可能存在的只重文章、轻视品德的现象,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忧虑。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首句“我思古人无不然”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思考,次句“慷慨功名垂百年”则进一步强调了贤人追求功名的正当性和永恒性,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反问,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和不满,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上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白仕途不顺、对现实社会有所不满的时期,李白一生追求功名,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更加怀念古代贤人的高尚品德和为国为民的情怀,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不公感到愤怒和不满,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复杂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