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感
宋·陆游
报国无功嗟已老,归田有约一何稽。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虽然“报国无功嗟已老,归田有约一何稽”并非全诗连续的两句,但为贴合题目要求,我将它们融入了一首假想的“杂感”诗中,以展现陆游的爱国情怀与归隐之思,这两句诗的风格与意境与陆游的其他作品相吻合。)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我空有报国之志却未能建功立业,只能悲叹自己已经老去;虽然早有归隐田园的约定,但为何至今还迟迟未能实现?想当年,我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不远万里来到梁州戍守边疆,那些关于边疆的梦境都已破碎,我的战袍也被尘土所覆盖,变得黯淡无光,敌人尚未消灭,而我的鬓发却已先白,只能空自流泪,谁能预料到,我原本心怀壮志,想要在天山之上建功立业,如今却只能老死在这沧洲之地。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未能实现报国理想的深深遗憾和无奈,以及他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迟迟未能实现的苦闷,诗中通过对比昔日的豪情壮志与今日的苍老无成,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赏析
“报国无功嗟已老,归田有约一何稽”两句,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报国无门的深深哀叹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与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与无奈,陆游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抒情,展现了南宋时期士人的爱国情怀与归隐之思。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外患频仍的时代,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始终未能如愿,在长期的仕途坎坷和战争失利中,陆游逐渐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想法,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虽然“报国无功嗟已老,归田有约一何稽”并非出自陆游某一具体作品的连续两句,但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与陆游的整体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是高度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