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注:“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并非贾岛原句,为本次创作所加,以符合题目要求,原诗至此为“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后曾任长江主簿等职,贾岛的诗作以精炼、深邃著称,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思,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相伴,一条长满杂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园子,鸟儿在池塘边的树上栖息,僧人在月光下轻轻敲门,走过小桥,眼前是原野的景色,移动石块,仿佛触动了云层的根基,我暂时离去还会再来此地,哪里知道君子有着恒常的德行,如同至宝一般不因时势变迁而改变。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君子恒常德行的赞美,前六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幽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的议论,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君子高尚品德的敬仰。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方面,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通过“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的议论,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表达了对君子恒常德行的赞美和敬仰,这种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创作背景

贾岛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一次探访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君子高尚品德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君子恒常德行的敬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