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贾岛
山只不欲人屡见,每吐云雾深藏埋。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回。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和尚,法号无本,贾岛的诗歌以五言律诗见长,风格清奇僻苦,注重字句锤炼,追求意境的深邃和独特,他的诗作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寄托个人的孤独、寂寞和对世事的感慨。
译文
山神似乎不愿人们频繁地见到它的真容,
于是常常吐出云雾将自己深深地隐藏起来。
山岩的门户和松树的小径长久以来都显得寂寥无人,
只有那些寻求清幽的隐士才会在这里来来回回。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的云雾缭绕、岩扉松径的寂寥,表达了山神不欲人见的神秘感,以及诗人对清幽自然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诗中“山只不欲人屡见”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以生命和意志,增强了诗歌的意象美和表现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幽静深邃的山林图景,诗人通过“山只不欲人屡见”的拟人化手法,巧妙地表达了山的神秘和不可捉摸,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清幽自然的向往,后两句“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回”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寂寥和清幽,突出了诗人的隐士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精炼,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晚年更是贫病交加,他一生热爱自然,追求清幽的生活,这首诗很可能就是他在游历山林时,面对眼前的美景和内心的感慨而创作的,通过描绘山的神秘和清幽,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贾岛作为苦吟派诗人的艺术追求和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