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圣贤谁不死,况君门户有清风。出自哪首诗?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挽李制干二首·其二

宋·刘克庄

自古圣贤谁不死,况君门户有清风。

空余宾客谈遗事,无复儿孙泣寝宫。

旧友凋零身亦老,新交零落泪沾胸。

西州路远人千里,独倚危楼看断鸿。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作,其作品在南宋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自古以来圣贤之人谁又能不死呢?更何况您的家族中还传承着清廉正直的家风,如今只留下宾客们谈论着您生前的遗事,再也没有儿孙们在寝宫中为您哭泣了,老朋友一个个凋零,我自己也日渐衰老,新交的朋友也因您的离去而泪流满面,西州路途遥远,我身在此地千里之外,只能独自倚靠在危楼之上,望着天边那孤独的断鸿(失群的孤雁),心中无限感慨。

释义

这首诗是刘克庄为悼念一位姓李的制干(官职名)所作,首句“自古圣贤谁不死”表达了作者对生死无常的感慨,认为圣贤之人也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次句“况君门户有清风”则是对逝者家族清廉正直家风的赞美,接下来两句通过描述宾客谈论遗事和儿孙不再哭泣的场景,表达了逝者已去、人事已非的哀伤之情,最后两句则通过写自己身处远方、独倚危楼看断鸿的形象,抒发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孤独之感。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首句以圣贤之死开篇,既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又引出了对逝者家族清风的赞美,接下来两句通过宾客谈论和儿孙不再哭泣的场景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逝者已去的哀伤氛围,最后两句则以自己独倚危楼看断鸿的形象收尾,既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又增添了全诗的孤独和哀愁之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含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是一首优秀的悼亡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克庄为悼念一位姓李的制干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测是在南宋中后期,当时刘克庄与逝者可能有较深的交情或对其家族有所了解,因此在得知逝者去世后,便写下了这首悼亡诗来表达自己的哀思和怀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刘克庄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和对清廉正直家风的赞美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