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白居易
嗟予有口莫能辩,叹息但以两手扪。
世事苍茫难预料,人情冷暖易翻温。
心如乱线难梳理,泪似涌泉易湿巾。
独坐空斋思往事,月明如水照孤魂。
(注:虽然“嗟予有口莫能辩,叹息但以两手扪”这两句诗并非白居易某首著名作品中的原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这两句的风格和意境,创作了一首符合唐代诗人白居易风格的杂诗,以下解析将基于这首虚构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唉,我虽然有口却难以辩解,只能无奈地叹息,用手抚摸着胸口,世间的变化难以预料,人心的冷暖更是容易变化无常,我的心情就像一团乱线,难以梳理清楚,泪水则像涌泉一般,轻易地打湿了衣襟,独自坐在空旷的书斋里,回忆着过去的种种,月光如水,静静地照耀着我这孤独的灵魂。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复杂世事和人情冷暖时的无奈与感慨,首句“嗟予有口莫能辩”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困境,即虽有言辞却难以为自己辩解。“叹息但以两手扪”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无助和沮丧,中间两联则通过对比世事的苍茫难料和人心的易变,揭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脆弱性,尾联则以独坐空斋、月光照耀的孤独场景作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往事的深深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感慨,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世事和人情的深刻洞察,诗中的孤独和怀念之情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柔软和温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反映了白居易在某个时期的心境和遭遇,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被贬谪至偏远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感到自己虽有才华和抱负,却难以在现实中得到施展和认可,这首诗可以看作是白居易对自己遭遇的一种抒发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