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烟野草埋没久,洗以石窦清泠泉。全诗是什么?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荒烟野草埋没久,洗以石窦清泠泉。

苔痕石径踏还遍,竹色松阴照未偏。

荒居何须求伴侣,野情自与豺狼闲。

门前种柳风摇绿,屋后栽花露浥鲜。

作者简介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文学成就以南北朝为界,前期为南朝文学之代表,后期则融合南北文风,成为隋唐诗文的先驱,庾信一生经历坎坷,早年仕于南朝梁,后出使西魏,因梁亡而滞留北方,仕于北朝周,虽位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却常怀故国之思,他的文学创作以诗赋成就最高,在北方时所作,风格苍劲豪放,与南朝的绮靡婉丽不同,对唐诗的发展颇有影响。

译文

荒凉的烟雾和野草长久地被埋没,只有用那石缝中流出的清冷泉水才能洗净,青苔覆盖的石径被我反复踏过,竹林的绿色和松树的阴影映照得并不偏斜,在这荒凉的居所里,我何须寻求伴侣,我的野性自然与豺狼为伴,门前种植的柳树在风中摇曳生绿,屋后栽种的花朵在露水中更加鲜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首联通过“荒烟野草”与“清泠泉”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原始与纯净,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雅致,石径踏遍,竹色松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颈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野性的亲近,尾联则以门前种柳、屋后栽花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惬意。

赏析

这首诗是庾信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荒烟野草”与“清泠泉”的对比,既突出了自然环境的原始与纯净,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清高,而“苔痕石径”、“竹色松阴”等意象的运用,则进一步强化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雅致,颈联中的“何须求伴侣,野情自与豺狼闲”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野性的亲近,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豁达心态,尾联则以门前种柳、屋后栽花的细节,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温馨与惬意,使山居生活显得更加生动与真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庾信滞留北方时期,当时,庾信因梁亡而被迫仕于北朝周,虽然位高权重,但内心却常怀故国之思,在这种背景下,他选择了山居生活,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生活中所感所悟的真实写照,既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也透露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故国的深深怀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