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床坐调曲。的解释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娇儿曲

唐·杜甫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床坐调曲。

膝上放琴横,唾壶著壁根。

娇儿为我拂长袖,啼痕满面手犹皲。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娇儿紧依偎在我膝下,生怕我又离开他。

娇儿穿着两幅青布裙,坐在三脚木床上为我弹奏曲调。

我把琴横放在膝上,唾壶放在墙壁根。

娇儿为我拂去衣袖上的灰尘,他满面泪痕,双手还冻得皲裂。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幼子之间的亲密互动,展现了诗人对儿子的疼爱以及生活的艰辛,诗中“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床坐调曲”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儿子穿着简陋、坐在简陋的木床上为父亲弹奏曲子的情景,体现了家庭的贫困与儿子对父亲的深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儿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们共同面对的生活困境,诗中通过对儿子穿着、行为的描写,展现了儿子的纯真、可爱与孝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儿子的深深疼爱,诗人通过儿子的形象,表达了对家庭贫困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当时他漂泊流离,生活困顿,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描绘与儿子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家庭贫困的无奈与对儿子的深深疼爱,诗人通过儿子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娇儿曲》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首反映家庭贫困与父子深情的佳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孝顺与深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