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高楼
唐·李商隐
六曲雕栏百尺楼,帘波不定瓦如流。
云间日暮斜阳尽,天际风来落叶秋。
远望江山如画里,近观花木似绸缪。
凭栏无限伤春意,独倚危栏泪满眸。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
译文
六曲回旋的雕花栏杆围绕着百尺高楼,帘幕随风摇曳,仿佛波涛起伏,屋顶的瓦片在阳光下闪烁着流动的光泽,日暮时分,斜阳在天边渐渐消失,天际吹来的风带来了秋天的气息,落叶纷飞,远望江山如画般美丽,近观花木繁茂,如同亲密的伴侣,独自倚靠在危险的栏杆上,心中充满了无限的伤感春意,泪水盈满了眼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高楼所见的壮丽景色和内心的复杂情感,首联“六曲雕栏百尺楼,帘波不定瓦如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高楼的雄伟和帘幕的摇曳,营造出一种高远而动荡的氛围,颔联“云间日暮斜阳尽,天际风来落叶秋”则通过日暮斜阳和落叶秋风,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颈联“远望江山如画里,近观花木似绸缪”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美景,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尾联“凭栏无限伤春意,独倚危栏泪满眸”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和对春天的怀念,以及独自倚栏时的孤独和哀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联和颔联以景起兴,通过描绘高楼的雄伟和日暮秋风的萧瑟,营造出一种高远而苍凉的氛围,颈联则通过远望和近观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和对春天的怀念,以及独自倚栏时的孤独和哀愁,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内心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他登上高楼,远眺江山美景,近观花木繁茂,却难以掩饰内心的孤独和哀愁,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通过描绘高楼的雄伟和日暮秋风的萧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他也通过独自倚栏时的孤独和哀愁,抒发了自己内心的伤感和对春天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