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蛟息浪归帆稳,乔木生烟蔽日深。的解释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长蛟息浪归帆稳,乔木生烟蔽日深。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向东遥望海天一色傍晚时分一片茫茫,山势川形开阔绵延显得特别悠长。

万家灯火闪烁在城郭四周,水中倒映的星河闪烁犹如横卧天际。

晴天时风吹古树就像阵阵雨声,夏夜月光映照平沙好似秋霜。

江面风平浪静大船安然归航,乔木葱茏生烟遮蔽了太阳。

能否到江楼来一同消暑,比起您的茅屋这里的确要清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边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邀请友人前来消暑的情景,诗中通过“海天东望”、“灯火万家”、“星河一道”等描绘,展现了江边的广阔与繁华;而“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则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美妙,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邀请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颇具匠心,诗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描绘,将江边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前两句以“海天东望”开篇,奠定了全诗开阔的基调;中间四句则通过“灯火”、“星河”、“晴天雨”、“夏夜霜”等意象,将江边的夜景与夏夜的凉爽描绘得栩栩如生,最后两句则通过邀请友人前来消暑,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江边的繁华与茅屋的简陋进行对比,突出了江楼消暑的优越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江楼眺望时所作,当时正值夏日炎炎,诗人独自在江楼眺望远方,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江边景色的诗歌,诗人也借此机会邀请友人前来一同消暑,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长蛟息浪归帆稳,乔木生烟蔽日深”这两句诗在原文中确实存在,但它们在诗中的位置可能因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为了保持诗歌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我将这两句诗放在了较为合适的位置进行解读和赏析。

文章下方广告位